腹膜后淋巴结肿大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中国科学号海洋科考船完成首航航程逾4000海里wleakiug [复制链接]

1#

中国科学号海洋科考船完成首航 航程逾4000海里


5月12日,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“科学”号执行完首个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。“‘科学’号船探测区域的南部虽没有探测到‘黑烟囱’,但探测到了热液溢流区,生物同样丰富,科考队员采集到了海绵、管状蠕虫等生物样品。 5月12日,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 科学 号执行完首个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。本航次航程逾4000海里,科学家在冲绳海槽发现了两个 黑烟囱 。 航次首席科学家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超伦告诉, 科学 号船首先在冲绳海槽获得了一张50公里 50公里的高分辨率海底地形图,参考以往科考资料,查清了热液区的位置,再用水下缆控潜水器(ROV)下潜作业,探测到了2个 黑烟囱 和4个热液溢流区。 黑烟囱 即活跃的海底热液喷口,两个 黑烟囱 位于 科学 号船探测区域的北部、冲绳海槽的中部。 黑烟囱 周边生物群落兴旺,这个航次采集到了贻贝、潜铠虾、阿尔文虾、冒贝等大量生物样本。


  科学 号船探测区域的南部虽没有探测到 黑烟囱 ,但探测到了热液溢流区,生物同样丰富,科考队员采集到了海绵、管状蠕虫等生物样品。这个航次还获得了大量高清海底样品,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。 李超伦说。 据他介绍,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珍贵样品,首先得益于 科学 号船先进的性能,它不仅能应对恶劣的海况,而且原地定位7小时至8小时误差不超过1米,这对科学考察非常重要。同时,ROV性能稳定,也为科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

  科学 号船首航承担的是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性科技专项和国家973计划项目的西太平洋海底热液调查任务,两个航段共历时35天,航程4065海里;搭载了全海深多波束测深系统、深海拖曳探测系统、浅地层剖面测量系统、ROV、温盐深剖面仪(CTD)、电视抓斗、沉积物箱式采样器、沉积物重力柱状取样器和底栖生物拖等先进仪器设备,对热液区及邻近区域地形地貌信息、水体、沉积物、生物等样品及水文和流场数据进行了系统采集。 据悉,本航次共完成25个站位的地质采水和生物采水作业,获得了水体不同层位的深度、温度、盐度、溶解氧、甲烷、浊度等理化环境参数;获取热液喷口及邻近区域大型海洋生物样品1400余头,种类超过50种,并从热液区底层水、沉积物、岩石及大型生物样品中现场分离培养出超过300株微生物;采集硫化物、岩石和沉积物等地质样品30多个(袋)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