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3岁前口吃家长不必紧张
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如果5岁后仍有口吃现象,应立即就医口吃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,近日,有专家指出,口吃患儿需要更多耐心、倾听和鼓励。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门诊统计表明,前来就诊或咨询语言发育的患儿集中在2岁至4岁。家长在孩子这段时间所表达的语言不甚理解,对一些儿童出现断断续续的表达十分困惑和紧张。专家指出,1岁到3岁时出现的语言不流利是儿童言语发展的自然现象,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。3岁至5岁出现的良性口吃,只要家长耐心矫正,多数可消失。值得注意的是,5岁至8岁出现的口吃,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矫治,有可能成为永久性口吃。专家提醒,家长不要过于急躁,更不宜对孩子在说话时反复提醒、批评、甚至打骂,这样会对儿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,使孩子紧张,语言表达更加困难,甚至很多孩子从此不再敢于表达,可能会使口吃持续到成年,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。纠正儿童口吃很少靠药物。由于医生很难深入儿童的日常生活,因此,在接受医生正确指导后,更多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倾听与鼓励。耐心倾听对于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倾向的儿童尤为重要。家长和老师不应将关注点放在“讲得好不好、流不流利”,而应认真、耐心地听完孩子说的话,尽量不要打断他们,创造一个轻松和信任的语言环境。同时鼓励孩子不要紧张,以较慢的速度随意表达。需要指出的是,儿童在最初主要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表达,因此家长要有很好的语言习惯。一旦家长发现孩子5岁后仍有口吃现象,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务人员帮助。据新华社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