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膜后淋巴结肿大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病例分享第67期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症状 http://www.bflvye.com/

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接受标准同步化放疗后50%左右患者会出现局部淋巴结进展。本期我们将分享1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、考虑照射野局部淋巴结进展患者,予以免疫联合化疗2周期即达PR,目前仍免疫维持治疗中,患者耐受良好,免疫治疗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得以充分展示,为临床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食管癌治疗提供更多新策略!

*医生

中国科医院(医院)

胸部放疗科主治医师

主要从事肿瘤放射生物学及糖酵解相关研究,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1项、卫生厅课题2项,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,已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,担任多个杂志审稿人,浙江省放射治疗学创新学科核心成员,申请发明专利一项(已授权)。

基本情况

一般资料:患者男性,54岁。

主诉: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后3月

病史:患者6月余前出现左胸背部疼痛,有闷胀感,无咳嗽胸闷,无气促心悸,无发热乏力盗汗,无声音嘶哑,无腹痛腹泻。外院胃镜提示:27-35cm菜花样肿块,病理中分化鳞癌。PET提示:食管中、下段管壁明显增厚伴软组织肿块,FDG代谢增高,考虑食管癌,浸润周围纤维脂肪组织,伴左后纵膈胸主动脉旁、肝胃间隙淋巴结转移。现患者仍有胸背部疼痛,口服曲马多,NRS2分,无明显进食梗阻,门诊以“食管中下段鳞癌cT4bN1M0,IIIC期”收治入院。行胸部同步放化疗:PTV=50.4Gy/28F,胸段PGTV局部同期加量cGy/28F,考虑患者贲门旁肿大淋巴结靠近胃部,不予局部加量。多西他赛43mgivgttd1+奈达铂43mgivgttd1,化疗5周期,尼妥珠单抗mgivgttqw,靶向增敏。巩固化疗:多西他赛mgivgttd1+奈达铂43mgivgttd1,2周期。疗效PR。定期随访。3个月前复查胃镜提示:距门齿27-30cm呈疤痕,表面粘膜尚光滑,未见明显新生物,局部表面黏膜充血,胃底贲门下见直径约3cm半球形粘膜下隆起,表面光滑完整。诊断:食管癌放化疗后;胃底贲门下外压隆起。复查胸部CT:食管癌治疗后改变,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较前改善,伴降主动脉旁、贲门旁肿大淋巴结,较前贲门旁肿大淋巴结明显增大,余相仿。考虑局部淋巴结进展。

个人史及家族史:抽烟30支/天,30余年,白酒ml/天,30余年,无家族肿瘤病史。

辅助检查:

复查胸部CT

复查胃镜

诊断

1、食管中下段鳞癌cT4bN1M0,IIIC期

2、局部淋巴结进展

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价

免疫联合化疗:紫杉醇(白蛋白结合型)mgivgttd1-8+卡铂mgivgttd1+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,mg,2周期。

疗效评价:PR

胸部平扫+增强CT:食管癌治疗后改变,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较前大致相仿,伴降主动脉旁、贲门旁肿大淋巴结,较前缩小。两肺近纵隔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、磨玻璃影,放射性肺炎可能大,较前相仿。右上肺钙化灶。右侧胸膜增厚伴钙化。

CT:治疗前(左)和治疗后(右)

CT:治疗前(左)和治疗后(右)

病例总结

该患者为中年男性,食管中下段鳞癌伴胸主动脉旁、贲门旁淋巴结转移,病灶包绕胸主动脉,无法手术,同步放化疗后肿瘤较前明显缩小。患者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出现胃周淋巴结进展,但仍为局部期病灶,未发生远处转移。考虑患者为放疗野内边缘复发,再次放疗风险较大,复查胃镜提示食管原发病灶控制良好,未见肿瘤征像,但降主动脉旁淋巴结仍有局部残留,外科评价仍切除困难,建议全身治疗。给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2周期后,淋巴结较前缩小,疗效评价PR,目前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中,肿瘤控制良好,患者耐受性良好,骨髓抑制II度,未发生免疫相关性皮疹肺炎等副反应。

裘国勤教授

胸部肿瘤放疗科主任医师

中国科医院(医院)

浙江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医药教育乳腺浙江分会委员,医院胸部肿瘤重点实验室成员,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一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,其中SCI文章7篇,主持厅以上课题2项,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。

专家点评

该患者初次治疗时为胸中下段食管鳞癌伴胸主动脉旁、肝胃间隙多发淋巴结转移,与胸主动脉关系密切,无手术治疗适应症。同步放化疗疗效PR(胸主动脉旁淋巴结影像学尚有残留)。治疗结束后3个月出现胃周淋巴结进展,胸主动脉旁淋巴结稳定,内镜检查食管腔内未发现新生物。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食管癌标准同步化放疗后50%左右患者会出现局部区域复发,其中原发肿瘤复发是主要治疗失败形式。复发时评价较为早期患者(T1-2)挽救性食管手术可以取得较高的长期生存率[1],但挽救性手术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,尤其是吻合口瘘和肺部感染。单处淋巴结复发,一般状况好的患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,但大部分情况下会选择非手术治疗,取决于患者一般情况、化放疗结束到复发时间、原发肿瘤是否控制,尚须排除他处转移可能。

近来免疫治疗在食管癌,尤其食管鳞癌的二线、一线及新辅助治疗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。在二线治疗中完胜化疗[2],如RATIONALE研究结果显示,一线免疫联合化疗PFS明显优于单纯化疗[3]。

该患者考虑照射野内局部淋巴结进展,考虑到复发淋巴结周围胃再次照射耐受性较差,因此,再程放疗不予考虑。手术是一个有可能达到根治效果的治疗手段,但由于距离同步化放疗结束时间较短,原发肿瘤及胸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否有残留肿瘤细胞不能确定,也不能排除隐匿性远处转移存在,因此,经多学科讨论先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,应用2个周期即达PR。期间复查CT显示:胃周淋巴结明显缩小,但降主动脉旁淋巴结也缩小,因此,降主动脉旁淋巴结化放疗后肿瘤残留可能性较大,手术的价值下降。决定继续予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维持,观察降主动脉旁淋巴结退缩情况,因淋巴结复发位置较低,且相对集中,手术创伤比较小,如能达到手术切除,患者仍可考虑择期手术。

参考文献:

[1]YooC,ParkJH,YoonDH,etal.Dec;94(6):-8.

[2]JingHuang,JianmingXu,YunChen,etal.LancetOncol.Jun;21(6):-.

[3]XuJM,etal.ClinCancerRes.Sep1;26(17):-.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2#

本期讲者介绍

一、病情介绍

基本信息:李XX,男,37岁,偏瘦体质。

现病史:患者1年前出现左耳闷,鼓气后好转,未诊治,后出现左耳流液,涕血,伴左侧面部、颞叶、颅骨部疼痛,耳闷进行性加重。年7月因左颈部包块就诊我院耳鼻喉科,自觉头面部疼痛加重,为持续性胀痛,呈进行性加重,vas评分5-6分。外院行鼻咽镜示:鼻咽后壁软组织不光滑增生,左侧结构不清,余未见明显异常。年8月为行下一步治疗就诊我科。既往史:无特殊,否认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病史;否认肝炎等传染病病史。查体:左侧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,互相融合,大小约2*2cm,质硬,轻度压痛,活动度差。入院时辅助检查:鼻咽核磁示(-7-8我院):左侧鼻咽部可见不规则等T1稍长T2信号软组织影,咽隐窝消失,边界欠清,大小约3.1cm*3cm*5.0cm,局部与左侧腭扁桃体、腭帆张肌、翼内肌及左侧舌根、左侧椎前肌分界不清,与颈动脉鞘及头长肌鞍旁海绵窦下缘分界欠清,DWI序列信号增高,ADC信号减低,增强扫描病变区明显不均匀强化。左侧颈部可见多发增大淋巴结,较大者长径约2.4cm,其内信号不均,可见斑片长T1长T2信号,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。-7-10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穿刺见巢状癌组织,结合免疫组化提示鼻咽癌转移。免疫组化:EBER(+++),CD3(T细胞+),Ki67(40-50%),P40(+++),P63(+++),EGFR+++。胸部CT示(-7-28我院):双肺多发微结节,建议随诊观察。入院诊断:1.鼻咽癌(cT4N2M0IVa期第八版分期);2.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;3.头痛;4.双肺微结节

二、治疗策略及方案

1.诱导化疗

考虑患者肿瘤局部侵犯颅底、颅内、海绵窦、颞叶,双颈部淋巴结肿大,诊断为局部晚期鼻咽癌、双颈部淋巴结转移,诊断明确。-8-3、-8-25行2周期白蛋白紫杉醇+顺铂方案诱导化疗,具体为:白蛋白紫杉醇mgd1,顺铂mg分d1-2。治疗期间出现II度白细胞降低,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。患者诉化疗后左头痛、左面麻木和左耳闷胀感较前明显缓解。疗效复查:-9-14诱导化疗后头颅核磁示:左侧鼻咽部不规则等T1稍长T2信号软组织影,较前缩小,大小约2.6cmX3.2X3.6cm,占位效应较前减轻,颈部左侧血管周围增大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,较大者短径约0.9cm,信号较前稍均匀。疗效评价:PR。2.放化疗+同步靶向治疗治疗方案:放疗:-09-23开始行根治性放疗,具体方案为:鼻咽病灶PGTV73.92Gy/2.24Gy/33F,左咽后淋巴结PGTVrpn69.96Gy/2.12Gy/33F,双颈转移淋巴结PGTVnd69.96Gy/2.12Gy/33F,双颈部淋巴引流区PTV60.06Gy/1.82Gy/33F。靶向治疗:-9-24、-9-29、-10-07、-10-14、-10-19、-10-26、-11-3行尼妥珠单抗mg,同步7周期靶向治疗。同步化疗:-9-23、-9-28、-10-08、-10-20、-10-27、-11-4行洛铂20mg同步6周期化疗。疗中疗效复查:-10-26头颅核磁示:原左侧鼻咽部异常信号软组织影较前明显进一步缩小,咽部粘膜趋向显示,咽隐窝曲线显示,DWI序列信号较前减低,病变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晰,增强扫描病变区强化程度进一步减低,范围减小。双侧颈部多发增大淋巴结较前进一步减小,直径小于5mm,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。疗效评价:大PR。疗末疗效复查:-11-9复查头颅核磁示:原左侧鼻咽部异常信号软组织影范围较前变小,咽部粘膜部分较前光滑,病变与周围结构分界局部稍清,右侧咽隐窝消失,增强扫描病变区强化程度、范围同前。双侧颈部多发小淋巴结较前进一步减小,短径约4mm,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。原斜坡骨质点片状异常信号较前减少。右侧乳突小房点片状长T2信号较前增多。余同前次改变。疗效评价:近CR。放化疗反应:同步放化疗期间出现放射性咽喉反应、放射性口腔黏膜炎、放射性皮炎,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。治疗期间一过性出现III度白细胞降低、I度血小板降低,中断化疗1次。

三、经验与总结

1、诱导化疗+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疗效显著,不良反应可控。2、尼妥珠单抗同步放化疗,不良反应低,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。

点评

我国是头颈部肿瘤高发国家,其中,超过80%鼻咽癌患者初诊时已进展为局部晚期。对于IVa期鼻咽癌,整体5年生存率在60%-70%,即使通过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治疗后仍有30-40%患者发生鼻咽或局部淋巴结复发,30-60%发生远处转移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pidemmalGrowthFactorReceptor,EGFR)在多种实体瘤中过表达,鼻咽癌高达80%-90%,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、放化疗的抵抗、不良预后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。而尼妥珠单抗是人源化抗EGFR单抗,对EGFR具有高度专一性,具有不良反应轻、*副反应小的特点,已在多个国家上市,获批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、鼻咽癌、食管癌等多个适应症。该病例局部晚期鼻咽癌(cT4N2M0IVa期)诊断明确,依据指南,推荐同步放化疗或诱导化疗+同步放化疗。考虑患者肿瘤局部侵犯颅底、颅内,颈部转移淋巴结大,肿瘤负荷大,局部复发及远转风险高,所以本病例先行诱导化疗,化疗评价PR。然后进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,在放疗23次时复查,发现病灶明显缩小,疗效评价为大PR。疗末复查,病灶仍在进一步缩小,疗效评价近CR。本病例采用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,近期疗效满意,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。

欣生时间

有趣的灵*在等你

长按扫码可
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